河南省九師聯盟2021屆高三上學期1月月考語文試題
- 資源簡介:
共22題,約13280字。
河南省九師聯盟2021屆高三上學期1月月考語文
考生注意:
1.本試卷滿分150分,考試時間150分鐘。
2.答題前,考生務必用直徑0.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。
3.考生作答時,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。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,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;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.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,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,在試題卷、草稿紙上作答無效。
4.本卷命題范圍:高考范圍。
一、現代文閱讀(36分)
(一)論述類文本閱讀(本題共3小題,9分)
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1~3題。
“中國文化精神”實際上就是中華民族的“文化基園”,這一概念涵蓋了中華民族文化相對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不同的、差異性的內容與特征,也涵蓋了能夠得到不斷延續的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與特征。
中國人有著天、地、人、物、我之間的相互感通、整體和諧、動態圓融的觀念與智慧。中華民族長期的生存體驗形成了我們對于宇宙世界的獨特的覺識與“觀法”和特殊的信仰與信念,即打破了天道與性命之間的隔閡,打破了人與超自然、人與自然、人與他人、人與內在自我的隔膜,肯定彼此的對話、包涵、相依相待、相成相濟。與這種宇宙觀念相聯系的是寬容、平和的心態,有彈性的、動態統一式的中庸平衡的方法論!疤烊撕弦弧斌w現了中國哲學精神中存有的連續和有機的整體。
中國文化重視人與自然之間,各族群、民族之間,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的關系。所謂“天人合一”,包含有經過區分天人、物我之后,重新肯定的人與自然的統一,強調的是順應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、絕對占有自然。中國人在觀念上形成了“和而不同”、“協合萬邦”、“天下一家”的文化理想,既重視各民族、族群及其文化、宗教的分別性、獨特性,又重視和合性、統一性。在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上,善于化解與超越分別與對立,主張仁愛、和平、和為貴與協調性,有民胞物與的理想,厚德載物,兼容并包,愛好和平,從不侵略別人,反對以力服人,主張“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之”。
中國文化是“尊生”、“重生”、創造日新的文化,所崇拜的“生”即創造性本身!疤煨薪,君子以自強不息;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!比藗冃Хㄌ斓氐,就是這種不斷進取、剛健自強的精神與包容不同的人、事物與文化、思想的胸懷。人在天地之中,深切體認了宇宙自然生機蓬勃、盎然充滿、創進不息的精神,進而盡參贊化育的天職;由此產生了真善美統一的人格理想,視生命之創造歷程為人生價值實現的歷程。在天地宇宙精神的感召之下,人類可以創起富有日新之盛德大業,能夠日新其德,日新其業,開物成務。所以《禮記•大學》引述古代經典說:“湯之《盤銘》曰:‘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!犊嫡a》曰:‘作新民!对姟吩唬骸茈m舊邦,其命維新!枪示訜o所不用其極!睙o論是對我們民族還是個人,我們不能不盡心竭力地創造新的,改革舊的,推陳出新,革故鼎新,這是天地萬象變化日新所昭示給我們的真理。
中國文化的特點特別鮮明地體現在道德文明層面,并且用道德取代了宗教的功能。儒、釋、道、宋明理學四大思想資源與思想傳統,最根本處是做人,是強調人的德性修養。這四大思想傳統的道德精神并非只停留在社會精英層,相反通過教化,通過民間社會、宗教與文化的各種方式,如蒙學、家訓、家禮、戲文、鄉約、行規等,把以“仁愛”為中心的五常、四維、八德等價值滲透到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中,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倫理。而這些倫理是具體的、有生命的,甚至其中每一個贊揚與責備都包涵很高的智慧。
。ㄕ幾怨R勇 王晨光 《論中國文化精神》,《北京日報》2020年11月23日)
1.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,正確的一項是(3分)
A.中華民族文化相對于世界上其他族群的不同的、差異性的內容與特征就是“中國文化精神”。
B.中華民族的宇宙觀念與寬容、平和的心態和看彈性的、動態統一式的中庸平衡的方法論相聯系。
C.“天人合一”體現了中國文化重視又與自然之間,各族群民族之間,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關系。
D.儒、釋、道、宋明理學不僅關注社會精英的道德構建,更重視通過各種方式對百姓進行倫理教化。
2.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,不正確的一頂是(3分)
A文章第一段先引出論題“中國文化精神”,明確了其內涵與外延,為展開論述張本。
B.文章依次從整體和諧與天人合一、自強不息與創造革新、德性修養三個方面展開論述。
C.第四段不僅論述了中國文化的創新精神,還論述了創新與提升品德修養、成就大業的關系。
D.文章說理深刻,將中國文化精神與世界上其他族群的文化對比分析,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。
3.根據原文內容,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(3分)
A.中華民族自古具有天、地、人、物、我之間的相互感通、整體和諧和動態圓融的觀念與智慧。
B.中國文化凸現了積極有為、自強不息的精神,強調革故鼎新,創造進取,人應該向天地學習。
C.各民族、族群及其文化、宗教既有分別性、獨特性,又有和合性、統一性,這是天下的共識。
D.中國文化的鮮明特點體現在道德文明層面,用道德取代了宗教的功能,強調人的德性修養。
(二)實用類文本閱讀(本題共3小題,12分)
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4~6題。
賀桂梅老師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,主要從事20世紀中國文學史、思想史、女性文學史研究與當代文化批評。近日宋喆、夏澤君等幾位《此間》的編輯就“在當代,如何閱讀與寫作當代文學史?”的話題采訪了賀桂梅老師。
C=《此間》 H=賀桂梅
C:“中國古代文學史”和“中國現代文學史”是中文系的基本學科,但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“文學史”,即用歷史的方法評論和研究文學,并不是中國本土的研究方式,可以首先談一談這個概念嗎?
資源評論
共有 0位用戶發表了評論 查看完整內容我要評價此資源